时间很快过去好几天。
但那名所谓的中国科学家,似乎也没搞出什么事情来。
只是每天都带着华工在河边修筑水渠。
于是有的人开始失去耐心,决定登报宣传来的一个中国骗子,还自称什么中国科学家。
对于这些欧美国家的人来说,现在的中国确实没有什么科学家。
而且从明朝之后也没有出现什么大有名气的人。
但这些欧美国家最能列举出一大串,各行各业的名人。
比如什么法拉第,牛顿,笛卡尔,伏尔泰,贝多芬等等。
可他们并不知道现在的中国有一个科学家叫徐寿。
这位徐先生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
他认为工艺制造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而科学的原理又借工艺制造体现出来。
1862年3月份左右。
他仅仅从《博物新编》这本书上看到一张蒸汽机的略图,又到停泊在安庆长江边的一艘外国小轮船上观察一天,经过反复研究,精心设计。
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在1862年7月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1864年。
也就是大前年。
他带着人制造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一一“黄鹄“号。
这艘“黄鹄”号长55巿尺,排水量45吨,木质外壳,主机为斜卧式双联蒸汽机,每小时可行约12.8公里。
接下来,他还会有更多的事迹。
除了这些外,这位徐寿先生还反对迷信,从来不相信算命、看风水等,家里的婚嫁丧葬不选择日子,有了丧事也不请和尚、道士念经。
反对封建迷信,但也没有像现在一些研究西学之人,跟着传教士信奉外来的基督教。
此时的时间已经来到1867年。
苏羽在美国西部也过去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主要完成几件事情。
一是脱离华工身份,加入到美国国籍。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法子,因为如果是中国国籍的话,在美国就会处处受制,发展极为不便。
而且将来的法案也会让他寸步难行。
二是研发了发电机和灯泡。
只要没有意外,他暂时可以靠这两门技术在孤松镇落脚。
所以接下来的发电机展示对他的计划至关重要。
因为已经到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地步。
尽管他对自己所研制的发电机水平很有把握。
但话不能说得太满,事不能做得太绝。
小心一点总是没错。
修建水渠这种事情自然不需要他去动手,只要安排好就可以。
……
“少爷。”
张琇莹来到他身边,说道:“外面有一个华工说要来拜访你。”
“拜访我?”苏羽有些好奇,“对方有说是什么人吗?”
“没有,他连名帖都没有。”张琇莹道,“不过若是少爷不肯见他的话,我就想让他回去。”
“既然来都来了,我就见一见吧。”苏羽没有拒绝。
毕竟他还想要招揽华工,要是别人上门来拜访,就把人家赶走,再传出去可不太好。
张琇莹点头,“那我就叫他进来。”
因为防止有人进来捣乱。
苏羽让霍尔曼和市政厅申请租赁河边几天,并圈出一块地,而且保证到时候若是他们走人,会将所有一切都复原。
看在美元的份上,市政厅马上批复他们的要求。
所以现在整个工地都被暂时围起来。
只能在河对岸观察,或者是乘船在河上观察。
如果有人来找苏羽的话,就需要通报。
没一会儿,张琇莹就带进来一名华工。
看着年纪并不是很大,穿着很老旧。
而且还留着中国人独有的长辫子。
“这位就是我们的少爷。”张琇莹说道,“少爷事情很忙,要是你有什么事情就赶紧跟他说吧。”
“好好,谢谢小姐。”
华工忙不迭地点头,然后朝苏羽跪拜。
此时的满清各种繁文缛节特别多,无论君臣、官员还是老百姓之间,只要是见面打招呼就会行跪拜礼。
臣子给皇帝下跪、下属给上级下跪、晚辈给长辈下跪,基本上就是无休无止的跪拜。
如果面对大人物,还要口称“奴才”。
不过大凡自称为奴才的大多都是满,自称是臣的往往是汉。
苏羽还来不及反应,这名华工就已经跪拜在地。
“小的广东人士莫虾球,拜见苏少爷。”
如果冷不丁看到有人用“球”做名字,总觉得怪怪的,这……真不是在骂人吗?
但“球”字在粤语里却有“圆满”的意思,用来当人名很常见。
而用虾来取名也是一样,可能广东人善于用食材取名。
和苏羽这种名字的也不少,不过除了名之外,还有字,苏羽的字叫子翎。
只不过现在在国外叫字的人自然不多。
大家都是苦力工,一般都叫阿什么,或者是外号,广东仔,福建仔等等,不会文绉绉叫什么什么兄。
“我也是广东来的,我们可以算得上是同乡,你先请起。”苏羽将他扶起来,问道:“不知道你找我是有什么事情?”
虽然听说苏羽是同乡,但莫虾球还是显得拘谨,不敢对苏羽对视。
小心翼翼道:“苏少爷,小的有一事相求。”
苏羽没办法让他改口不要自称小的。
“你说。”
“小的恳求加入苏少爷的工程队。”莫虾球低着头道,“不过小的希望能够先和苏少爷预支工钱,小的保证会回来干活。”
“先预支工钱再回来干活?”苏羽认真看着他,“你急需要用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