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徐臻也当做自己家的长辈。
“哼,”曹操笑哼一声,颇为不屑,“他要在许都理政一年,这一年内,刚好可商议天下局势。”
“北方既然已经暂平,雍凉又有伯文驻军,接下来便是探听南方了。”
曹操扔出了一卷书简,放在了桌案上,招手让荀彧到近前来一观。
摊开书简,曹操在桌案上敲击了两下,颇为平静的说道:“这是,现下的许贡发来的书简,这个许贡,是当年伯文留给我的人。”
“安插在孙策身边,用以监视,这些年一直在给我递消息,我曾特意去查验过,消息不管大小,尽皆是真的。”
“这个人,定然可用。”
荀彧看完了书简,顿时面露喜色,意外的道:“这是好事啊,如此一来,我们在江东也安插了一根坚实的楔子。”
“的确,只可惜在荆州并没有。”
曹操摸了摸胡须,表情显得有些可惜,“若是荆州也有,便太好了,我可知晓如今荆州各地的军力,将领为何。”
“要不,去问问车骑?”荀彧只觉得,或许徐臻有办法。
“问他有什么用,徐臻在荆州士人眼里,现在就只是个草莽。”
曹操忽而笑了。
“为何?”荀彧奇怪的问道,“就算是白丁出身,可《农耕策》、《律己表》、《操行兵书》等,这些已经广为流传了,许多儒生奉为经典,特别是《农耕策》,这一策可是解决了当年百万青徐黄巾的安置问题,为丞相推行军屯之策,才有了后来的军粮。”
“年年军粮满仓,打仗从未欠缺粮草,在下于后方调遣粮草极为方便。”
“怎么会被荆州士人论为草莽?”
这匪夷所思,荆州士人的文采和策论是有多高?!总不能全天下独一份,要儒道至死,唯我独宗的地步吧?
曹操嘿然一笑,拉了一把荀彧的手,有些幸灾乐祸的笑道:“跟这些都没关系!是他那一年卖了蔡邕的三千卷古籍,让昭姬散尽家产换取钱粮,于是令荆州士人大为震动,买下了那些古籍之后,将他视为草芥、莽夫,不识儒道!”
“荆州士人写的文章,把徐臻都骂臭了!哈哈哈!!!”
荀彧狐疑的看了曹操好几眼,也不明白他为何这么高兴。
这倒也是种手段,以诋毁其名声,来让当地百姓不会倾心于徐臻,日后自然也难以改变。
再加上自家领地之内出几位极其爱民的官吏,便可收归民心,如此看来,攻心之计是不可能攻占荆州的。
“丞相,差不多了,再笑……在下也忍不住了。”
“哈哈哈!!”
两人相视一笑,乐不可支。
堂堂的车骑将军,在荆州甚至被说成了杀猪匠出身,区区草莽不足为惧,爱民仁德也只是表象,无非是靠着曹氏将士扶摇直上,主要还是救了曹嵩的性命。
这些话,曹操偶尔会收到些传言,平日里自己看,也不传出去,在家里偷偷笑,徐臻估计一直在北方,撤防三郡之后,他就没了消息。
这些传言和骂他的文章,可能也只是略有耳闻,未曾亲眼见过才对。
“那,先顾着江东吧,至于荆州这些传言……要不先给伯文说一声?”
荀彧苦笑着点了点头。
曹操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嗯,有道理,这样的话,或许他就有办法对付荆州了。”
“走,走走走,我亲自去告诉他,文若和我一起去。”
荀彧的脸色板了下来,他很想忍住,但还是嘴角往上狠狠地抽搐了一下,颤抖着笑了起来,“走。”
……
荆州,南阳郡。
除宛城之外,刘备已经几乎深得南阳几十万百姓之心,募集兵马,亲身躬耕。
在一两年内,迅速得了大量的民望,令各地百姓依附于己,最近逐渐轻松欢乐了起来。
庭院之内,刘备自襄阳而归,带回来一人于正堂之内。
此人自称为单福,得司马徽等人举荐,并且言明他文武全才,少年时好击剑,各处游侠,因在家乡惹了祸事,所以出逃。
刘备暗中试过几次,发现自己剑术根本不及此人,又听他对天下大势无比了解,又深知徐臻许多计策之效,也能猜测徐臻的用心。
同时,颖水一代,北方战事大多都可预测得当,对荆州未来也有自己的看法。
最重要的是,单福懂得兵法,而且会布兵阵,这些年在荆州求学,学会了很多阵法兵书,同时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儒生。
而是真正厮杀过的游侠,又转为的儒生军师,如此肯定是有真才实学,上了战场也不会怯战。
“军师,现下局势又更为严峻,我方才收到军报,天子封徐臻为车骑,领冀州、并州之兵,那如此,接下来南征之人很可能不是徐臻。”
徐庶一袭素袍,头戴方巾,面容冷肃,身材精瘦但手上特别是虎口有很多老茧,胡须浓密而整洁,此时听闻刘备的话,倒是也气度儒雅的笑了笑。
“不错,这些年光顾着学徐臻之律己,查徐臻用兵,思其内政之策,对其他人的了解倒是欠缺些,不过,即便不是徐臻来,也当是曹氏的几位名将。”
“又或者是一直镇守东郡的那位夏侯元让。”
“这些将军在曹氏地位极高,他们北方安定之后,几乎一统,关外让徐臻镇守,马、韩等人不敢越境,是以,定然让曹氏宗亲前来取功,日后若是中原一统,就更好分功给曹氏诸多亲属,执掌大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