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瑞典队这场的进攻确实不太行。
由于时刻都要谨慎地防止德国队的进攻,潘毅也一直没有改变阵型来大举进攻。
而在这三后腰体系的基础上,就算瑞典想进攻,路线也是过于单一,很多时候是以中路长传为主,效率低下。
还有就是攻防转换和节奏的控制上也有问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埃克达尔。
他今天的位置是三后腰的中间,算是瑞典队攻守转换的枢纽,但他显然只能完成“守”这个任务。
他的强项实际上不是强在他的优点,而是强在他的平均,他可以踢中场任何一个位置,左中右,前中后,中场的任何一个位置他都可以踢,而且都可以发挥出作用,几乎没有什么他干不了的。
可问题也恰恰是这样,在说到大局观和控制比赛节奏的能力上,他不如谢尔斯特伦,在说到传球精细度上,他不如福斯贝里,但是他有这些球员所没有的那种防守能力和出色的体能和跑动能力。
他这种类型的中场实际上很有意思,打得好的话,他可以在任何一个位置上都发挥得很出色,可一旦遇到了问题,或需要打破僵局的灵光一闪时,他很可能就不行了。
打德国实际上就暴露出了他对比赛局势的掌控,对比赛节奏控制力上的差距。
至少在加时赛中,瑞典队看起来是渐渐地利用体能优势在场上占据了主动,但却也没能创造出明显的得分机会,这就是因为节奏上有问题,锋线人员很难拿到有威胁的传球。
其实在这个时候,往往有经验有能力的组织者都会根据球场上的局势进行调整节奏变化,通过左右分球,通过适当的回缩,通过故意放慢节奏等多种方式来搅乱德国队的防守步伐,让对手的防守失去预见性。
所有人都知道,一旦防守失去了预见性,那么等到对手进攻的那一刻才做出反应,太慢了!
但是整个上半场,埃克达尔明显是陷入球队的整体节奏中,而不是掌控球队的节奏!
潘毅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但为了保持防守的硬度,只能是让他继续踢这个位置。
替补席上也没什么人了啊!希耶马克?莱维茨基?都差点意思。
总不能让福斯贝里来踢后腰吧?他又不是皮尔洛……
而且就算是皮尔洛,在现在这个以防为主的三后腰体系中,其实也不太好用。
毕竟他自己本身需要更多的保护,反而会削弱了在中场的扫荡力度。
总之呢,两边在这样的拉扯之中,比赛时间也渐渐地走向了最后的120分钟。
而这个时间也就意味着……
两队即将进入残酷的点球大战!
-----------------
如果说,足球比赛就是双方22人踢120分钟,最后德国人赢得胜利的一种游戏;
那么,跟德国人踢点球,似乎是足球比赛中更让人感到绝望的时刻。
德国人显然比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队都更善于点球决战。
此役前,在世界杯和欧洲杯的国际大赛中,德国6次出战点球决战取得5胜1负的成绩,唯一一次告负是在遥远的1976年欧洲杯决赛。
在当时,现任拜仁主席赫内斯罚丢了点球,而捷克队五罚全中,帕年卡还罚入了史上的第一个勺子点球,导致德国队落败。
而自那以后,德国已经延续了40年国际大赛点球决战不败的纪录。
值得强调的是,德国28次在国际大赛主罚点球仅仅罚丢了2个!
这都充分说明了德国战车的钢铁意志,毕竟点球更多的是看心态,看谁更能顶住压力保持镇定,而不是脚下技术。
因此,踢到点球大战,其实也不是潘毅预想中的。
但现在既然真的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潘毅也只能去面对。
话说回来,自己的球队在实力上确实不如德国,能踢到这个份上,已经可以让他满意了。
“头儿,是不是该安排点球大战的名单了?”
阿尔特塔走到了潘毅的身旁,问道。
斯卡洛尼同样也看着潘毅。
或许他们认为潘毅已经早就对点球大战做好准备了。
但潘毅却摇头笑道:“这个还是让球员自己决定吧。”
阿尔特塔和斯卡洛尼对视了一眼,马上就明白了潘毅的用意。
其实很多教练也会这么做,那就是让球员自己决定是否去罚点球。
毕竟踢点球的压力太大,要不是心甘情愿的话,那还不如别上。
“那好,待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吧。”
当加时赛到补时1分钟的时候,主裁判韦伯终于吹响了终场哨,残酷的点球大战即将开始!
-----------------
“我第一个出场,其它的你们爱谁谁!”
在所有瑞典球员和教练围成一圈的时候,伊布马上霸气地说道。
这其实就是显现出老将的担当了。
因为在点球大战的时候,第一个出场的压力是最大的!
“我第五个。”格兰奎斯特也说道。
潘毅轻轻点头。
格兰奎斯特的心理素质极佳,点球功夫也不错。
事实上,在伊布退出瑞典国家队之后,格兰奎斯特就接任了国家队队长的职位,而且也成为了第一点球手!
因此让他来镇守第五关,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第五个出场的球员压力,是仅次于第一个的,因为那时候往往是一球定乾坤的时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