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被黄衣贼偷袭成功,这可是十万大军。
他们无法挡住黄衣贼,顺天府就危险了。”
“杨尚书,您说的没错,河南巡抚八百里加急刚刚到达京城。
卢象升和孙传庭击败反贼李自成,立刻就被黄衣贼派重兵包围在孟津县城。
黄衣贼这次出兵极多,河南巡抚题本上汇报,黄衣贼出动三十四万大军进攻河南。
其中黄衣贼的头目,秦王苏河亲自领兵。”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杨嗣昌怒斥一声,道“黄衣贼正规军总兵力才三十多万。
他们怎么可能倾巢而出,把所有军队全派到河南地区。
黄衣贼秦王苏河,亲自带兵进攻。
黄衣贼这是对大明,发起全面进攻,想要夺取大明的江山。
不可能只有陕西的黄衣贼出动。
两广四川等地的黄衣贼,必然会紧跟着出动。
哪怕是不派兵进攻,黄衣贼也要留下足够兵力防守。
根本不可能,有三四十万人进攻大明。”
杨嗣昌知道黄衣贼,不可能派出三四十万军队进攻河南。
这是河南巡抚怕担责任,把黄衣贼的兵力虚报,证明自己无能为力,给自己的无能甩锅。
杨嗣昌乘坐轿子,很快来到午门这里。
已经有好几位阁老在这里等待。
让众位在这等他,立刻上前赔罪。
杨嗣昌走向这里时,他已经看到,阁老们在激烈的争吵。
他们应该在这里,达成了一些共识,又有很大的分歧。
温体仁一挥手说道:“人到齐了,我们边走边说。
大家都知道出了什么事情,我们先统一思想,面圣之后好应对这件事。
现在正是大明朝廷生死存亡之际,大家都放弃无谓的争端,共同面对这个难关。”
杨嗣昌听出温体仁的意思,他这句话出于公心,也出于私心。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
如果大明不存在,他们这些阁臣尚书,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现在大明朝廷,已经到生死有关的时刻,再要内斗下去,导致中枢出现乱局,没有办法调动官军抵抗黄衣贼。
黄衣贼真要推翻大明,他们这些人绝对没有好下场。
温体仁的私心更加明显,大明朝廷这段时间,最激烈的党争就是倒阁。
温体仁作为最大的受害者,他当然希望所有人放弃党争,全力以赴对付黄衣贼,继续保持他首辅的地位。
杨嗣昌预计党争,不会平息,大会减弱。
黄衣贼大举进攻,无论大明之后是否能胜利。
现在的首辅,那就是烫手山芋,谁都不愿意去接。
有几名阁臣冷哼一声,他们没有出声。
不出声就是最大的表态,他们默认了温体仁的说法。
刚才激烈的争吵,已经交换完相应的利益。
现在这个乱摊子,交给温体仁解决。
众人进入紫禁城,在太监的引导下,很快走近乾清宫。
崇祯皇帝立刻接见他们。
他们给崇祯皇帝行礼之后起身。
杨嗣昌用余光看着崇祯皇帝。
他发现崇祯皇帝,眼神之中有着些许慌张。
崇祯皇帝没有客套,直接咨询道:“众位爱听,黄衣贼大举进军河南地区。
众位爱卿有什么办法?”
众人早有准备,听到崇祯皇帝这个问题。
温体仁直接建议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现在京营不堪大用,挡不住黄衣贼的大军。
微臣请皇上下诏书,召集各地的官军勤王。
宁锦防线和山海关,还有重兵守卫。
现在后金很长时间没有袭扰边关,应该调宁锦防线大军南下勤王。
大同镇和宣府镇等边军离顺天府最近,蒙古众多部落正在与黄衣贼交战,长城防线暂时无碍,应该调集边军勤王。
山东、南直隶等地,没有遭受兵灾,能抽掉一部分军队来勤王。”
崇祯皇帝听到温体仁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调兵勤王。
他有些不太满意,勤王这件事谁都知道要做。
但现在大明朝廷缺钱缺粮,调兵勤王,首先要解决军饷。
崇祯皇帝又问了几名阁老,他们基本重复温体仁的思路,号召各地军队勤王。
卢象升和孙传庭被围,这些人没有任何救助的办法。
国库已经空虚,打仗需要钱,他们也没有注意,打仗的钱从哪来?
崇祯皇帝把目光看向杨嗣昌,他觉得这个新任兵部尚书,是一个知兵的人。
最关键的一点,杨嗣昌和黄衣贼有血仇,对付黄衣贼肯定会卖力。
“杨爱卿,说说你的看法。”
杨嗣昌听到崇祯皇帝的询问,他立刻说道:“陛下,关于勤王的事情,众位阁老已经说的很清楚。
我们想要抵挡黄衣贼,必须要调动各地兵马勤王。
现在主要是朝廷没钱,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朝廷缺钱和派兵支援孟津县。”
崇祯皇帝听到杨嗣昌有办法解决,他紧张的心情都舒缓了一些。
杨嗣昌语气适中,吐字清晰,给崇祯皇帝足够思考时间。
“陛下,卢象升总督和孙传廷总督,他们统帅的十多万官军,绝对要救出来。
这是朝廷辛苦建立的火器军队,大明现在的局势,没办法接受这么大的损失。
哪怕救不回来,也要消灭黄衣贼几万人,才能有效阻止黄衣贼北上。
勤王和派遣援军都需要花钱。
大明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刻。
国朝养勋贵二百多年,现在是让勋贵报销大明的时候。
勋贵子弟熟读兵法,体魄健壮。
组建一支由勋贵子弟组成的军队,让他们去解救卢总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